加强合作、深化融合,政法学院深入开展校校携手、校院(所)合作

作者:小奇 马壮 摄影: 审核: 来源:政法学院 上传时间:2016-12-15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校校携手、校院(所)合作,建立开放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推动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整体转型发展。12月13日下午,政法学院诚邀吉林省金辉律师事务所主任、著名律师李金辉,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孙先锋庭长、李立群法官,白城市第一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白跃河,白城毓才实验学校教师姜英爽,37000cm威尼斯教务处副处长赵玉石,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南书明等齐聚文科教学中心311A会议室,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两个专业转型发展问题,为政法学院转型发展出谋划策,政法学院院长王明文、副院长于光及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政法学院办公室主任孙媛媛主持。

政法学院院长王明文致欢迎词,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教学、科研、党务、学团、就业等方面介绍了政法学院近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赵玉石立足威尼斯官网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从办学定位、育人目标、培养要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威尼斯官网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及要求。

王明文介绍了2014级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基本架构及运行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在学校整体转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法律人才”主题展开了讨论。李金辉从如何准确科学地确立和表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培养依靠专业技能立足社会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政法学院法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他指出,方案的制定不仅要依托学科优势,还要突出差异性和自身优势;孙先锋着重阐述了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具体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环节中处于关键位置。他特别强调规范化的专业实践和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建议应当多开设多种形式的实践类课程,通过庭审观摩、参观看守所等社会实践活动消除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立群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验,强调应全方位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理论课程固然是基础,实践课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于光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参会人员围绕“在学校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主题展开了讨论。白跃河立足于现代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教学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语言文字基本功弱化、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等问题出发,提出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突出教师从教技能课程的设置,他认为思教专业开设的基础教育改革讲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都很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关键所在是应当如何把这些课程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受益;姜英爽结合自身求学、从教经验,结合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紧跟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改,立足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会真正做到接地气,才能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中小学政治课教师。

最后,王明文对这次讨论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活动的开展,是学院开放办学、吸纳行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校、校院(所)合作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这种融合已不再局限于浅层,而是深入到了思想和观念层面。这种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将有助于从行业、职业人才需求标准和规格视角重新审视法学和思教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为学院制定出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预见,校校合作、校院(所)合作的深入开展,将对推进法学和思教两个专业的整体转型,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审核:王明文 / 撰稿:王明文 / 摄影:王钞澄

(政法学院)